跳到主要內容區
:::

認證規範1:教育目標

 

1.1具備公開且明確的教育目標,展現學程功能與特色,且符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

本系大學部學生主要來自國內高等教育和技職教育兩大體系優秀之高中生與高職生,高中學生具有紮實的知識理論與數理基礎,技職學生除了專業理論基礎外,並具有良好的實務應用與實作經驗。在大學教育中,應針對兩教育體系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整合實務能力與學術專業知識兩方面的訓練,並給予應有之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教育,配合國內產業需求與未來發展目標,培育具專業技能、多元價值與國際視野之優質人才,提升產業競爭力。

本系考量上述學生的背景與潛能,並參酌工程教育認證規範對學生畢業時核心能力之要求,以及配合本校及工程學院之教育目標,擬訂出本系未來發展方向與教育目標,經過多次工作小組會議、系務會議與工程及科技教育諮詢委員會之討論修改,於10013日經系務會議通過,正式確定本系三大教育目標與八大學生核心能力。其後秉持持續改善之精神,每年皆聽取學界學者、業界專家、校友代表與家長代表之寶貴意見,並參酌學生、系友與業界問卷調查結果,定期檢討修正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使本系之教育目標符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並確保課程設計足以培養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以達本系教育目標。

為能持續達成本系所擬訂之教育目標,本系透過下列管道,傳達本系調整教育目標相關資訊使師生瞭解:(1)公告於本系網頁;(2)張貼海報宣導;(3)利用新生家長說明會及學生座談會宣導;(4)利用系學會與班會時間宣導。此外,並配合進行課程規劃之檢討與調整,以及學生相關規章制度、師資結構、設備空間與行政資源等之持續改善,以確保教育目標之有效達成。本系教育目標之制定與修正過程嚴謹,最後需經系務會議通過,約有2/3以上的教師皆會參與討論,並透過多種管道進行宣導,故本系所有成員皆能對本系教育規劃之理念有所瞭解。

 

1.2教育目標與校、院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及形成流程

本校未來的發展定位為「國際化應用研究型大學」,針對知識經濟時代與全球化的挑戰,擬定「多元卓越」、「科技整合」、「知識創新」、「全人教育」四大方向之教育目標;工程學院之六大教育目標則為「理論與專業知識之養成」、「創新能力之啟發」、「實作技術之奠定」、「跨領域專業知識之整合」、「國際視野之建立」與「國家與社會需求人才之造就」。本系依據校與院之教育目標,發展出本系三大教育目標:(1)培育有機材料、無機材料與材料製程之領域整合型專業人才;(2)尊重多元價值,開拓國際視野;(3)強化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觀念,期望透過理論與實務兼具之課程規劃、專業與倫理並重之觀念建構,並與國內外業界及研教機構合作,培育具備專業素養、宏觀視野與社會關懷的專業人才。本系教育目標與學校、學院教育目標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呼應本系之教育目標及學生核心能力經實施後,每年定期進行教學成效分析,透過修課學生課程教學評量分析,以及針對應屆畢業生、系友及雇主所做之問卷調查,評量並檢討教學成效與系所訂定之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此外,每年亦透過諮詢委員(學界學者、業界專家、系友代表與家長代表組成)及課程規劃委員視需求主動討論修正並提出改善建議,提交系務會議討論並訂定改進與修訂方案,兼顧內、外部修訂機制。本系100101學年度之檢討結果教育目標尚無調整之需要,102學年度則因應IEET認證規範變革,微幅調整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並於103學年度起實施

1.3材料系達成教育目標之課程規劃

本系課程均經過系、院、校課程委員會通過後開設,亦持續進行課程之修正與開設相關新課程,以確保本系教育目標之達成。依據本系現行課程設計,大學部畢業學分共136學分,包含共同必修34學分、專業必修82學分(含專業實習必修10學分)、選修20學分(本系專業選修不得小於15學分)。本系105學年度上、下學期四年制大學部共開設13門之數學及基礎科學課程(包含必修課程12門與選修課程1)35門專業課程(包含必修課程21門與選修課程14)

        本系在課程的設計上除了配合修業規定外,更著重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大一課程除了基礎之系必修課程外,還包含實習課程及通識核心課程,協助學生奠定數學及基礎科學知識根基,並初步建立專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觀念;大二課程多數為本系必修課程,並包含部份通識核心與少量系選修,逐漸引領學生接觸材料專業基礎知識;大三及大四課程除本系必修外,多為專業領域的選修課程及強化專業領域的實驗、實作與實務專題課程,此類課程已跨入特色領域,深入探討各領域之專業知識,以逐步培育學生成為具備多元價值之領域整合型專業人才。大四成績優良者並可選修研究所之進階課程,與國內外研究生互動研討,開拓其國際視野。

 

1.4具備有效之評估方式,以確保教育目標的達成

        本系自前次認證審查迄今,秉持持續改善之精神,每年皆聽取學界學者、業界專家、校友代表與家長代表之寶貴意見,並參酌學生、系友與業界問卷調查結果,定期檢討修正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使本系之課程設計足以培養學生應具備之核心能力,以達本系教育目標。本系用於驗證達成教育目標之評量方式主要有:(1)期末課程教學評量問卷調查;(2)針對大學部應屆畢業生、系友及雇主所做之問卷調查;(3)測驗卷與實作評量;(4)學習歷程檔案,包含學生之作業與報告、實務專題、社團及活動參與紀錄等(相關資料將於實地訪評時陳列)

1.5教育目標達成之評估結果分析

  由於教育目標係指學生於畢業後35達成之成就,故本系除依據學生之測驗卷、實作評量、作業、口頭及書面報告等學習歷程檔案,評估學生於畢業時所學到之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符合本系教育目標外,亦針對畢業系友及系友雇主進行問卷調查,透過系友之意見回饋,與業界評估本系系友之表現,印證本系畢業生確實達成本系擬訂之教育目標。茲就各項調查結果與成效分析如下:

1.5.1畢業系友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畢業系友問卷旨在調查本系系友認為其在學期間之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成效,以及本系訂定之核心能力與其目前工作之關聯性,用以評估本系教育目標之達成程度與適切性。本項問卷最新一次調查資料係於民國1066月至7月期間,針對本系畢業滿3年及6年之系友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回收之有效資料共計66份。問卷內容第一部份就本系八項核心能力於「大學期間之培養成效」及「對目前工作之重要性程度」進行調查,關聯性程度分為「非常高」、「高」、「普通」、「低」、「非常低」五個等級做為回答標準。為進一步取得調查之量化分析,問卷結果統計以5分級距作為量化標準(即「非常高」得5分、「高」得4分、「普通」得3分、「低」得2分、「非常低」得1)

  調查結果顯示,本系八項核心能力與「大學期間之培養成效」總平均值為3.45±0.83,與「對目前工作之重要性」總平均值為3.72±0.85,顯示本系系友認同本系大學部課程訓練與核心能力之培養有高度關聯性,且此八項核心能力對於其目前工作亦有相當程度之重要性。而各項調查之標準差在0.67~1.03,代表系友的意見尚趨一致,差異不大。在各項核心能力中,核心4與核心8之培養成效平均值相對較低,為3.27,顯示先前畢業之系友認為當初學習之設計與整合能力,以及工程倫理觀念與國際視野較為不足。為此,本系已透過「實務專題」及新開設「生涯論壇與職業倫理」等必修課程,加強學生於此兩項核心能力之培養,並多方鼓勵學生修習校外實習課程,以加強培養學生實務能力。此外,本系近年國際化程度逐年提升,亦有助學生國際視野之開拓。

1.5.2畢業系友雇主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雇主問卷旨在調查雇主認為本系大學部系友在八項核心能力之培養成效,以及本系訂定之核心能力與該公司對大學畢業人才能力要求之關連性,用以評估本系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之適切性與達成程度。由於企業雇主之調查樣本群體較為固定,為免每年皆進行調查對企業雇主造成困擾,且填答樣本也易重複,故將雇主問卷調查期間自103學年度起變更為3年一次,仍符合工程教育認證規範至少每3年應針對不同對象進行兩次評估之要求。本項問卷最新一次調查資料係於民國1066月至7月期間,針對本系大學部畢業系友雇主進行調查,回收之有效問卷共計21份。問卷內容第一部份就「本系大學部畢業生核心能力培養成效」及「公司對大學畢業人才能力要求與本系核心能力之關連性」進行調查,關聯性程度分為「非常高」、「高」、「普通」、「低」、「非常低」五個等級做為回答標準。為進一步取得調查之量化分析,問卷結果統計以5分級距作為量化標準(即「非常高」得5分、「高」得4分、「普通」得3分、「低」得2分、「非常低」得1)

  調查結果顯示,「本系大學部畢業生核心能力培養成效」總平均值為3.94±0.53,「公司對大學畢業人才能力要求與本系核心能力之關連性」總平均值為4.11±0.63,顯示本系系友雇主認同本系大學部學生核心能力之培養成效,且此八項學生核心能力該公司對大學畢業人才能力要求有高度之關聯性。而各項調查之標準差在0.36~0.73,代表雇主的意見相當一致,差異不大。在各項核心能力中,核心7之培養成效平均值相對較低,為3.76,顯示未來本系應再持續加強使學生明瞭科技趨勢,洞悉材料對工程與環境之影響,且培養終身學習之能力。為此,本系已新開設「生涯論壇與職業倫理」等必修課程,並自105學年度起,於學期中每月邀請業界專家或系友分享產業趨勢等議題,加強此項核心能力之培養。本系學生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具有高度關聯性,各項核心能力相輔相成、交叉作用,以達本系教育目標。其中第123467項核心能力與「培育有機材料、無機材料與材料製程之領域整合型專業材料人」之教育目標相對應;第5678項核心能力則與「建立多元價值,開拓國際視野」之教育目標相對應;第578項核心能力亦與「強化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觀念」之教育目標具高度相關性。是故,從學生之各項學習歷程檔案、畢業系友及雇主之問卷調查等評估結果顯示,本系之課程安排及活動規劃足以培養學生在畢業時具備應有之核心能力,進而在畢業後實踐本系設定之教育目標。而針對評估數值相對較低的項目,本系也已採取前述各項因應措施,透過不斷地持續改進,培育更優質的材料工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