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認證規範3:教學成效及評量

3.1學生核心能力

3.1.1學生畢業時所需具備之核心能力

依據本系教育目標與工程教育認證規範3之要求,訂定出本系大學部學生八項核心能力如下:

1.具備運用數學、科學與工程知識以解決材料相關問題之能力。

2.具備執行實驗與分析數據之能力。

3.具備材料工程技術與儀器操作之能力。

4.明瞭實際生產流程,具備材料設計、製造與整合分析之能力。

5.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具備專案管理及溝通協調能力。

6.具備發掘問題、邏輯分析、應用研究成果與因應複雜問題之能力。

7.明瞭科技趨勢,洞悉材料對工程與環境之影響,培養終身學習之能力。

8.明瞭及實踐工程倫理,體認社會責任,具備多元價值與國際視野。

    本系學生核心能力主要以校、院及本系的教育目標為依據,並參照工程教育認證核心能力的基本規範為準則,由本系工程教育認證推動小組初步擬定後,提送本系課程規劃委員會和系務會議討論,並參酌本系工程及科技教育諮詢委員會外部諮詢委員建議修正,再提送系務會議討論通過。

3.1.2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之關聯性

    本系學生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之關聯性第1、2、3、4、6、7項核心能力培養目的在於教育學生成為有機材料、無機材料與材料製程之領域整合型專業人才;第5、6、7、8項核心能力培養目的在於建立學生多元價值,並開拓其國際視野;第5、7、8項核心能力亦與強化學生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觀念有所關聯。各項核心能力相輔相成、交叉作用,以達本系教育目標。

3.1.3學生核心能力能涵蓋EAC核心能力的要求

    本系學生核心能力與EAC2016核心能力之關聯性顯示本系所擬訂之各項學生核心能力皆與EAC2016所規範之項目各自相互對應,符合工程教育認證規範要求。

3.2 學生核心能力養成方法

3.2.1具備運用數學、科學與工程知識以解決材料相關問題之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1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相對應,本系105學年度開設之46門課程中,有43門與此對應能力相關,表示本系課程設計對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有非常強之關聯性,讓學生可以藉由本學程具備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歷年調查結果各項核心能力平均落在4到3之間,反映學生對於學程訓練與核心能力培養認為有中上之關聯性。

3.2.2具備執行實驗與分析數據之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2設計與執行實驗,以及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相對應,本系課程中,計有物理實習、化學實習、材料實驗(一) 、材料實驗(二) 、材料實驗(三) 實務專題等實驗相關課程,經由實驗課程可培養學生設計與執行實驗能力,並於實驗獲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與解釋;計算機程式與應用、工程數學(一)、工程數學(二)可培養學生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纖維材料與製程、材料結構與缺陷、材料分析、結晶與繞射導論、高分子物理、軟物質科學、纖物加工、材料加工輸送現象、纖維物理、電化學、有機合成、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薄膜製程、生物化學導論等課程可培養學生基礎原理進一步分析預解釋數據。

3.2.3具備材料工程技術與儀器操作之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3執行工程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相對應,培養此核心能力之課程與核心能力二:設計與執行實驗,以及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具有強相關性,因此,於核心能力二相關課程不在此重覆敘述。本系課程中,另有陶瓷材料、染料化學、工廠管理課程可進一步加強培養執行工程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

3.2.4明瞭實際生產流程,具備材料設計、製造與整合分析之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4設計工程系統、元件或製程的能力相對應,專題實作為本系畢業之必修課程,於大三進行專題實作。藉由學生針對自身興趣加入各個由老師主持之研究室進行專題研究,相關專題研究題目與進行方式皆由學生與老師討論後進行。藉由專題實作之進行,從研究探討題目之決定、研究進行過程所需資源與對應解決問題方法皆可從中培養。專題實作課程最後將有相關專題研究報告,可進一步幫助學生系統性的整理於專題實作課程中之結果,並進一步討論,以完成最後專題報告。本系並於105年起辦理專題實作競賽,鼓勵學生藉由整理專題實務報告書面與口頭報告提升對自身專題實作研究內容了解。整體專題實作課程皆含蓋培養學生設計工程系統、元件或製程的能力。

3.2.5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具備專案管理及溝通協調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5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相對應,本系課程訓練中,此核心能力之培養同核心能力四,藉由專題實作進行,經由修課學生與加入研究室主持之教授進行專題實作中所需相關經費與專題進行方式,學生參與專題實作之成績評量表包含各項能力培養之評分,藉以培養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3.2.6具備發掘問題、邏輯分析、應用研究成果與因應複雜問題之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6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相對應,本系之專題實作課程中,經由與指導專題教授討論專題研究可培養核心能力六之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除專題實作課程外,學生亦可選擇業界實習進入企業,藉由實習場所與企業主管的指導培養核心六能力。學生選擇專題實作或業界實習完成後,除專題生或實習生須針對專題實作或業界實習繳交對應報告外,專題指導教授或實習企業主管也會針對學生進行各項能力之評分。除此之外,也鼓勵學生多參與相關創意競賽進一步培養學生核心六對應能力。

3.2.7明瞭科技趨勢,洞悉材料對工程與環境之影響,培養終身學習之能力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7認識時事議題,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相對應,各課程任課老師除原教材外,於課堂進行期間持續給予學生對應時事與工程環境技術資訊分析,並有「生涯論壇與職業倫理」課程:藉由學生與系友、不同領域知名校外專家學者進行演講、參訪與互動交流,幫助學生了解職場環境、職場規範與面對職場應有的準備,使其瞭解在校所學知識與相關技能的重要性,並闡述職場倫理,以增進對求學與就業之未來生涯規劃。此課程可幫助學生:1.明瞭實際生產流程,具備材料設計、製造與整合分析之能力。2.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具備專案管理及溝通協調能力。3.具備發掘問題、邏輯分析、應用研究成果與因應複雜問題之能力。4.明瞭科技趨勢,洞悉材料對工程與環境之影響,培養終身學習之能力。5.明瞭及實踐工程倫理,體認社會責任,具備多元價值與國際視野。

3.2.8明瞭及實踐工程倫理,體認社會責任,具備多元價值與國際視野

此項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3.8理解及應用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相對應,針對核心能力八,本系開設有:生涯論壇與職業倫理,藉由學生與系友、不同領域知名校外專家學者進行參訪與互動交流,幫助學生了解職場環境、職場規範與面對職場應有的準備,使其瞭解在校所學知識與相關技能的重要性,並闡述職場倫理,以增進對求學與就業之未來生涯規劃。此課程可幫助學生:1.明瞭實際生產流程,具備材料設計、製造與整合分析之能力。2.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具備專案管理及溝通協調能力。3.具備發掘問題、邏輯分析、應用研究成果與因應複雜問題之能力。4.明瞭科技趨勢,洞悉材料對工程與環境之影響,培養終身學習之能力。5.明瞭及實踐工程倫理,體認社會責任,具備多元價值與國際視野。

3.3  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成效評量

本系用於評估學生核心能力培養成效之評量方式主要有:紙筆測驗、作業與報告、實作評量、問卷調查、實務專題(Capstone課程)等(相關資料將於實地訪評時陳列)。茲就各項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分述如下:

3.3.1  課程教學評量

本系開設之所有課程在每學期皆會進行兩次評量,一次於期中期間,由上課學生填寫「期中教學意見回饋調查」,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師對於後半段授課內容能做適當的調整,此教學意見不列入教師評鑑成績。另一次為期末期間,由上課學生填寫「期末課程教學評量問卷」以評估授課成效,此教學意見即列入教師評鑑成績。教學評量問卷除了依教師授課內容之安排準備、講解表達方式與效果等項目進行評分(最高5分,最低1分),也設有「其他具體評語或建議事項」,希望學生針對授課內容與方式等給予教師有建設性之具體建議。

本系另有設計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性問卷調查表,調查應屆畢業生認為本系課程內容與八項核心能力訓練的相關程度,用以評估學生學習成果與課程規劃所設定之核心能力達成度。105學年度最新統計結果詳如,由該統計表可知,本系整體課程規劃對八項學生核心能力之培養皆有所涵蓋,其中與核心能力1及核心能力2之關聯性分居最高(3.82)及次高(3.76),而針對關聯性較低的核心能力8 (3.52),本系亦已自103學年度起,將「生涯論壇與職業倫理」納入大學部必修課程,並從實務專題訓練、舉辦各項演講及活動、擬訂鼓勵學生團隊合作之規章制度等方式,予以補強學生該方面之能力培養。

3.3.2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項問卷最近一次調查係於民國106年6月至7月期間,針對本系當年度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回收之有效問卷共計80份。問卷內容第一部份就本系八項學生核心能力與「大學部課程訓練之關連性」及「未來就學就業能力養成之關連性」進行調查,關聯性程度分為「非常高」、「高」、「普通」、「低」、「非常低」五個等級做為回答標準。為進一步取得調查之量化分析,問卷結果統計以5分級距作為量化標準(即「非常高」得5分、「高」得4分、「普通」得3分、「低」得2分、「非常低」得1分)。

        調查結果顯示,本系學生核心能力與「大學部課程訓練之關連性」總平均值為3.68±0.79,與「未來就學就業能力養成之關連性」總平均值為3.89±0.78,顯示應屆畢業生認同本系大學部課程訓練與核心能力有正向關聯性,且此八項學生核心能力有助未來就學就業能力之養成。而各項調查之標準差在0.72~0.87,代表應屆畢業生的意見相當一致,差異不大。在各項核心能力中,核心3與核心4與課程訓練關連性之平均值相對較低,分別為3.56與3.38,顯示未來在本系的課程內容,仍應多加強訓練學生操作儀器與實作。為此,本系將持續加強材料實驗課程的實作訓練,投資大學部實驗課,此外,並多方鼓勵學生修習校外實習課程,以使學生瞭解業界實際生產流程,提升學生材料設計、製造與整合分析之能力。

3.4 專題實作課程(Capstone課程)之學生學習評量結果

    為增進大學部學生實務經驗與研究能量,亦對學生之學習成效進行總體檢核,本系除了材料實驗(一)~(三)的實驗課程規劃外,並規定大學部四年制學生需於三年級修習實務專題(Capstone課程),由學生選定專題指導教授,加入其研究室,針對有興趣的題目進行研究,經由參與專題實驗,與研究室成員透過團隊合作,學習運用課堂上所學基礎知識以解決問題,同時強化學生對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之體認,修習此門課程一年後須繳交實務專題報告,優良作品並可參加相關競賽。依本系學生核心能力所占比重設計實務專題課程評量表,請專題指導教師就每位同學專題實作成果進行評分,檢視畢業生是否具備該有的核心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團隊合作、領域整合、有效溝通和專案管理等能力。依105學年度實務專題課程評量統計顯示,各項核心能力之平均分數皆在84~86之間,分數稍低的項目為核心能力5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具備專案管理及溝通協調能力,為此本系將持續透過相關課程及活動,加強此項核心能力之培養。

3.5學生核心能力之持續改善檢討機制

依教學評量、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及實務專題課程學生學習評量結果等顯示,本系之課程設計能有效達成培養學生八項核心能力之需求,且本系所訂定之八項學生核心能力,亦與同學未來就學就業能力養成具有高度關聯性。本系其後亦將秉持持續改善之精神,每年定期進行教學成效分析,透過修課學生課程教學評量,以及應屆畢業生、系友及雇主所做之問卷調查,持續評量並檢討教學成效與系所訂定之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是否仍合宜,並針對調查結果平均數較低之項目做出具體改善。此外,每年亦透過諮詢委員及課程規劃委員視需求主動討論修正並提出改善建議,提交系務會議討論並訂定改進與修訂方案,兼顧內、外部檢討機制。